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当一名好律师?

怎样当一名好律师

在武汉大学恢复法科教育四十周年暨法科创建一百一十一周年纪念活动 “合作·共赢——珞珈律师论坛”上的致辞


深圳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刘少雄     2019年11月24日


各位老师、同学、校友、同仁: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周叶中校长的多次提名,感谢冯果院长多次提名,感谢郭卫东大律师发起这次珞珈律师论坛,我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这么多大学者、大法官、大检察官及大律师的智慧。


缅怀武大法科111周年,我们有无数的感动!


回忆武汉大学恢复法科教育40周年,我们有无限的激动!


聆听了前面那么多大法学家、大校友、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委员长、大律师的演讲,我心中除了感动、激动、触动,还带来一点点心绞痛,除了惭愧,就剩下惭愧。


我从武大毕业近40年,但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我唯一有的,就是有那么一点热情。今天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法律工作者,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给学校丢脸,争取做一个“好律师”。刚才皮律师讲了顶天的事情,讲了中国之治,但是中国之治归根结蒂要靠法治,良法才善治,奉法才强国。制良法靠法学家,奉法执行还是要靠我们大家立地爬行,要立得了地才能撑得起这片天。因此,我今天要和大家讨论的话题是立地的问题——“如何做一个好律师”。


我出生在大跃进时代,生长在文革岁月,当时没有书读,不像朱、皮两位年轻大律师幸运一上大学就能进入武大。但我是我们那一代最幸运的,77、78级高考录取的比例是5%,算上前面浩劫十年,十年的高中毕业生一起高考,那就是每人只有万分之五的机会。77、78年武大还没有法学院,我就上了湖北公安学校(现湖北警官学院),毕业又进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武大法科恢复后就读武大,先后还入读过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说起来这么多学校,我独对武大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是因为当初中国教育凋敝后,武大没有了法律学科,是我们刘家人——刘道玉校长,1979年请韩德培、马克昌老师着手恢复了武大的法科教育。作为刘家人,我当然有资格上武大,多迟也应成为珞珈人!


在我就读过的五所学校里,武大是一个唯一能够把教师和律师两个职业能够重合训练培养的学校。我先后在湖北公安学校、湖北公安厅、湖北省纪委、武汉大学、国内贸易部央企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过。自93年在武大任副教授后,我就一直保持兼任律师和教师职业近三十年,同时在马老师几十年的教诲之下,我是将这两个职业当做我的人生的事业去做。


比起今天上午发言的大师、大官、大咖们,我们没有办法和他们比对武汉大学、对国家、对民族和对人类的贡献,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怎样不忘初衷,方得始终,怎样为武汉大学法学院争光,怎样做好一名好律师,怎样才能迎接皮大律师刚才讲的历史发展机遇和国际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点,一定要有坚定的法律信仰。我们讲人生要有三信,信仰、信誉、信任。信仰,是这三点中的基石,更是社会对我们法律人最高的要求。法律人必须要有信仰、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法律乃社会公序良俗之道,亦是法律人的生存之基。法律人离开法律不可活。


第二点,要有良好的职业教养。所谓良好的职业教养,就是我们要做什么像什么,干什么像什么,不管你做什么职业,你要像一个职业人。作为武汉大学学生,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既是武大的校训,更是我们具备的人生教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守正、谦逊,引领、担当是法学院老一辈恩师传承给我们的优良品格。我们应视为我们的职业教养并在律师职业生涯中去发扬光大。


第三点,要有要有高尚的职业伦理,这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 前辈恩师传承给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忠”应当是我们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其次,我们讲律师有三“维”: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这三者应该是统一体。这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职业伦理。我们作为国家法律工作者,讲社会公平正义是应该的,讲法律的正确实施是应该的,但也不能为此忽视了当事人的权益。而我们讲维护当事人的权益的同时,不能够偏离法律正确实施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轨道,毫无原则地一味为了自己的当事人私益而钻法律空子,我们在保护小法益的同时不要忘了大法益,我们在维护大法益时不要忽视小法益。我们处理三者的关系时不是死扣教条,如果我们生活中、在具体法律问题中死抠教条,只知法律不知其他,便是愚昧。处理其他问题也一样。国际问题、国家问题、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生活当中各种问题,都是要掌握平衡的原则,兼顾多方利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和公约数。若我们只着眼一件事、一方利益,钻牛角尖,就找不到出路,路也会越走越窄。所以要从高处立,向宽处行,达则要接济天下,穷则要独善其身,要胸怀大义,不可唯利是图。


第四点,要有复合的知识结构。我在警官学院、公安大学学习时,每个同学学的都是一样的课程,但到了武汉大学就不一样了。身处武汉大学,吃一餐饭的时间你可能随时遇到物理系、数学系、生物系、化学系的同学,随时有各种知识的碰撞;走出课堂,你在珞珈山上散步可能碰到中文系的、外语系的同学,不经意间你可能获得多重知识信息,这就是综合大学带给我们裨益。


律师要有科学的思维、丰厚的知识底蕴和复合的知识结构,特别在律师行业还没有完全专业化分工的时候,我们称为“万金油律师”时代,一个律师要应对各种案件,因此每当你碰到一个案子,就要大量查阅资料、法规来快速吸收该领域专业知识,认真办完每一个案子,你都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一个律师如果办过500个以上案子,能做到对每一桩案件能穷尽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法规知识、法律经验、司法判例都尽心尽责,你所学习的知识累积起来是不得了的,是无论在学校学一年还是学十年都学不到的。


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我认为有五个方面:


一是“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应当通古今中外,学多国语言,并广泛检索阅读吸收。我们生活在高科技的便利时代,有更便利的网络工具,每天更应该有条件保持学习的习惯。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不在于硕博连读的学历,而在于终身的学习习惯,能保持每天早上、晚上都学习的习惯,那才是你真正的学力和学历。


二是“常识”。我们常常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人情、社情、国情、天理这些“常识”。我们做律师,你连“常识”都把握不住,你对常人都不能应对,你不能辨识三教九流,你不能在其中把握之间的潜在关系,你不能看清字里行间透出的实质要义,你不能通过表层界面透视本质,那你对一个案件的把握一定是有局限性的,你则无法求是拓新。


三是“见识”。我们只有知识、常识,没有自己的个人见解,那么哪怕你当了博士博导,无论你查到多少资料,写了多少文论,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望望天空而已,不可能有创新。见识就是我们能从所学的各种知识当中,从多方位的全面分析中,从纷繁复杂的事物当中,从海量的信息当中,找到真理把握本质。能把事情的本质把握清楚了,你一定能有的放矢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凡是不成功的人,都是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没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事事没有见地,当然就够不着自己的天。


四是“胆识”。做律师还要有“胆识”!虽然周永康受审时说感谢他的律师,薄熙来受审时也说感谢他的律师,诸多大官权贵到“里面”去了,隔着铁窗,都会说“感谢律师”,他们大权旁落走进了一个阴暗潮湿的房间,他们经常叨扰要求会见律师。我曾问一个进去的“大领导”:“你怎么老要会见律师?又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交流。”他说:“你不知道,你来见我的时候,我从那个房间到另外一个房间,我就能看得到阳光。” 看起来似乎我们律师很有用,但敢为他们辩护是需要胆识的,进去的官越大,你就越难,风险越高。稍不注意,你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厄运。李庄律师重庆事件可以引以为鉴,值得我们好好思辩。当他有权力的时候,当他为了完成自己狭隘的政绩观,在扫黑除恶和反腐当中不兼顾大多数利益、不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时候,在执行自己的工作当中不兼顾大法益和小法益的时候,他们往往对我们律师的辩护持不理解甚至排斥态度。法治任重道远,所以我们珞珈人要有把马老师、韩老师的精神发扬光大,要改变这个社会。这个社会越是有需要改变和进步的地方,也就越有我们发挥价值、创造成就的空间。这都需要我们的律师要敢于捍卫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这都需要有胆识,要敢于坚守,要扛得起hold住,有时候对私益还要放得下。


有了知识、常识、见识和胆识,就会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得到“赏识”。金杯银杯不如好口碑,我们做好每一个案件,做好人、做好事,赢得每一个当事人的信任,口口相传,你就会是这个社会的好律师。


第五点,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是“科学家”、“法学家”的教育,培养科学家和法学家的思维是必须的,但我们在实务当中还需要有工程师的作业程序和工匠的技能,这些都需要在实务中磨练。庭辩要有演讲技能,交往要有口袋技能,法律文卷要有工匠技能,现代电子、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检索都应当熟练掌握现代电子工具的技能,包括我们老律师。


第六点,要有良好的职业风貌。我发现一种社会现象:体育运动员参加竞技拳击擂台,走上台先拥抱,打了十个回合,打得死去活来牙齿都打掉了,最后宣布胜利者后,对手两人还要拥抱,这就是职场的礼仪,四肢发达的体育运动员都做到了;然而我们有许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法官、检察官、包括律师,号称是文明人,受过良好的职业教育,却在法庭上打架,或是开过庭后便老死不相往来,有的成为死敌。对于这个事情,我曾设想过如何规划、制定出一个流程和规定,从中形成良好的职场礼仪。15年以前,我就跟当时最高院领导建议,我们国家机关公检法应该重视对庭审程序的礼仪研究和设计。本人认为律师应有的良好的职业风貌,应该讲“五讲”、“五美”:

“五讲”,要讲事实、讲证据、讲法律、讲道义,讲文明!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三“拍”律师,见到了当事人“拍胸脯”承诺保证能搞定;收了钱以后回家搞不定就“拍脑袋”;最后案件输了就“拍屁股”。到法庭上讲大话,不认真做案件、不讲事实、不讲法律、不讲证据,只讲关系,是绝对不行的。我在湖北省工作过5个大机关,有很多案件是当事人认为我可能认识很多领导才找我,我对当事人说:“你来找我,要是指望着我在这些机关待过,认识哪些领导,那现在就请回吧,不要指望我会去为你搞权钱交易,那样是代理不好你的案件的。本人是事实派、法律派、技术派。有事实、有法律、有证据,我们可以谈法律艺术,但不能离开事实与法律这个根基,否则那本人将不能代理。”律师,乃法律之师,律师本就应该是法律的工程师、公序良俗的建筑师,我们不能破坏而应自我严守。我们只有一道去共同建设法治文明,我们才能维护好社会文明,我们才有资格去分享社会文明。


除了“五讲”,我们还要重视“五美”:语言美、行为美、表达美、礼仪美、文卷美。我不知道我们在座的律师见过没有,有很多律师从来不整理文卷,出庭的时候就三两张纸,你这样怎么对你的当事人负责?


上述六点就是我对做好一名好律师的几点感悟。我们很多人的梦想很远大,想做大律师、名律师、精英律师甚至大款律师,但在我看来,大律师、名律师、富律师未必都是好律师,即便在网上自我宣传、包装成大律师,如果做不到上述六点,你就不是个好律师,不是好律师,最终不可能成为大律师。我们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好律师,是像朱征夫、皮剑龙、胡光、在座的你们这样,“好”“大”的律师!


现在刑法界有个说法叫北“高”南“马”,珞珈山律师中也有个说法叫北“皮”南“牛”广“朱”。但是我要澄清一下,咱呢不一定是那匹“南牛”,但今天来的“皮”和“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北皮广朱”。皮剑龙、朱征夫是二个好大的律师,胡光也是一名好大的律师,但刘少雄只想做一名普通的好律师。


今天四个嘉宾凑一起安排的姓氏组合不怎么好,又是“牛”,又是“皮”,又是“朱”还有“胡”,最近“猪”肉涨价了,听说“皮”也能卖个好价钱,“牛”就不跟他们争了,小块农田农民耕地还是喜欢牛。


换一角度看今天活动安排的嘉宾组合很好,如果我们把“朱”啊“牛”啊“皮”啊“胡”啊的姓拿掉,那我们今天的珞珈论坛嘉宾组合就是 “征夫智慧”、“剑龙方案”、“雄韬大略”,还有“胡光山色”珞珈山之色!


现在主场论坛都谈:北京控天下,上海是世界,深圳是未来,没有提广州。可能大家以为朱征夫到北京了,以后珞珈论坛应多让其他城市出场或做主场。


最后,让我们向朱征夫、皮剑龙、胡光学习,他们是大学者、大委员、律界大咖、大玩家,是“好大”“好大”的律师。让我们以武汉大学法院院庆为契机,秉承法学院111年来提炼的“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气神,从小律师做起,从好律师做起,向朱大律师、皮大律师、胡大律师看齐。让“朱”“皮”“ 胡”大律师在珞珈山英雄辈出。


风来了,“猪”都能飞起来,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最后我提议:开放、合作、共赢、分享、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守正、引领、突破,将作为我们珞珈律师论坛永恒的主题!


谢谢大家!


来源:武汉大学法学院  编辑:成都夏虎律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